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校史网» 史海春秋

回忆我与倪志福的交往与合作

1994年5月13日,我校聘任倪志福副委员长为顾问教授

  倪志福和我们永别了。回忆往事,记忆犹新。
  1956年,到六一八厂(后改名为北方车辆公司)讲授“金属切削原理”课。经厂团委介绍,认识了青年工人倪志福。1953年,倪发明了“三尖七刃”钻头(如图),在军工产品的加工中,起了很大作用。后来,我帮助倪志福对新型钻头(人称倪志福钻头)做了与普通麻花钻对比切削力实验。接着又做了刀具磨损、刀具寿命、钻孔精度和断屑性能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倪钻领先。还与苏联的席洛夫钻头和国内知名的盖文升等钻头进行过对比,性能超过了它们。
  1959年,倪志福出席了“群英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60年,倪志福作为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成员访问捷克,表演了倪钻,取得了很大成功。
  多年生产经验和科学试验的积累,倪志福和我合作写成了《倪志福钻头》论文,参加了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和全国机械加工学会的学术会议,宣读了论文,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赞许。同年,还在全国高校的学术报告会上宣读了这篇文章。
  1963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倪志福钻头》一书,作者是倪志福、于启勋、周淑英和王育民四人。1964年,国家科委组织召开了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The1964PekingSymposium)。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澳洲数百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倪志福钻头》论文被国家推荐到大会上宣读。论文的英文题目是“TheNiChe-fuDrill”,除中文版本外,还译出了英文版本和法文、西班牙文的摘要。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聂荣臻副总理主持,朱德委员长出席讲话。倪志福代表论文的作者(见照片)宣读了论文,得到国内外代表的一致赞扬。这篇论文被大会论文集和国内一级学术期刊《机械工程学报》与《科学通报》所刊载。
  1963-1964年,倪志福和于启勋对倪钻的几何形状和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
  1965年,国家科委对倪志福钻头颁发了发明证书。同年,依倪志福本人意见,改称“倪钻”为“群钻”,表达了群众智慧的结晶。
  1973-1974年,北京科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群钻》电影,在全国公开放映。倪志福是主人公,于启勋为技术顾问。1974年起,倪志福组织高校和工厂,编写了《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一书,我为主编人之一。1986年,《群钻》荣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证书。1989年,第四届国际金属切削会议在mk体育在线(中国)召开,会议主席是我,以倪志福为首发表了两篇论文:《群钻的研究与发展》、《群钻几何角度的数学分析》。1994年,mk体育在线(中国)聘请倪志福为顾问教授。
  1980年以后,于启勋在北京、天津、甘肃、内蒙、江苏等地的工厂中讲授群钻,进行推广,还曾在日本东泽大学做了群钻内容的学术报告。1996年,受倪志福的委托,于启勋和柳德春(倪的学生)到第二汽车制造厂发动机分厂,推广群钻,解决了曲轴上钻斜孔的技术难题。1998年,于、柳二人又开发了硬质合金群钻,成功地在高强度钢和合金耐磨铸铁上钻孔,并在北京纤恩喷丝板厂解决了不锈钢板上钻小孔的技术。
  今年是发明群钻60周年。几十年来,倪志福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实践与理论不断提高,他的精神令人感动。他善于与人相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团结众人。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实践知识和优良品德。
  对于群钻,倪志福是发明人,我是协助者。有一位作家,将倪志福比喻为“红花”,我为“绿叶”。我认为这样的比喻是非常恰当的。社会上有舆论,说倪志福与我的合作是工人和知识分子、工厂和学校、实践和理论良好结合的楷模,这种评论,使我们受到很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