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酷,靠得住】武术少年陈如龙:能文能武亦能扛

供稿:mk体育在线(中国) 杨扬

  2013年9月11日晚,mk体育在线(中国)良乡校区一片欢腾,舞台上青春涌动、炫酷靓丽,2013年新生军训文艺晚会正在激情上演。

  突然灯光暗了下来,聚光点打在了一个身着绿衣的少年身上,只见他手持朴刀,飞腾而来,刀在他的手中左右旋转、上下翻飞,其刀法刚柔相济、动静相宜,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又失刀术之真美。

  从未见过如此精彩武术表演的学生们纷纷站起来狂欢呐喊,场上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个武术少年就是陈如龙。

  2013年是陈如龙生命的转折点,金秋时节,他怀着期待与憧憬起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而这一年,距离他习武已经整整十年。

  “我把‘辛苦’当作老师”

  北京什刹海风景区依托六海水系,湖面碧波荡漾,风光绮丽,一潭碧水杨柳岸,芦花莲影水悠悠。在什刹海风景区旁坐落着一座神秘的学校,其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名优秀体育人才,许多优秀的学生都走上了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这就是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在这个看来颇为神秘的校园里,陈如龙度过了整整七年。他在这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直至走上全国武术冠军的领奖台。

  十一岁那年,在身边的小伙伴们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步入初中校园的时候,父母却带着年幼的如龙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所以体育闻名的学校。

  年幼的陈如龙对武术并不陌生。同学文一样,习武也讲究童子功,早在八岁时,陈如龙就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练习武术。出身医生世家的他,因为身体条件不太好,每天早晨五点就被父母从被窝里叫醒,带到练功房里练习基本功。早课结束后,他还要和普通的孩子一起听课、做作业。这样的生活苦涩难熬,半年后,陈如龙早前被功夫片激发出来的习武热情也渐渐减退,但是小如龙告诉自己,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咬了咬牙,坚持下来。三年后,父母经过考虑,决定送如龙到北京习武。

  从此,“武术”这两个字,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烙在了陈如龙的生命中。

  古人云:“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习武的生活是单调而枯燥,每天都要早上五点半起床,一直练到晚上十点多,打坐、站桩、扎马步……简单机械的基本功需要的是毅力和坚持。像为了练好通臂拳,腿法的锻炼就很重要,陈如龙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几个小时下来,他经常会头晕眼花、腿脚发麻、汗流浃背,但他从不偷懒,也从不叫苦,对于每一个动作要领,他都严格要求自己,丝毫不马虎。

  然而习武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陈如龙也一样。从培训部升级一级武术队时,他面对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最亲密的发小,百里挑一的机会,他很为难,但是并没有“手下留情”。一级武术队升二级专业队时,面对80%的淘汰率,他也没有低头。为了减轻体重,他坚持节食一个月,每天穿着降体服围绕什刹海跑步,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有时甚至衣领里全是汗水,仿佛从洗衣盆里拎出来一样。每天晚上陈如龙都会饿醒,有时甚至都饿得呕吐,但这些困难都没能让他低头,他的节食计划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两周时间内,陈如龙成功地减肥20斤,终于把体重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

  升二级专业队的历程,他走得很艰难,但是遭受的辛苦越多,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2011年底,陈如龙如愿进入到了二级专业队,实现了自己奋斗多年的武术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个书法家送给陈如龙的墨宝,他如获至珍,将其贴在床头。这句话是商汤王在青铜器上刻写的警辞,意思是说“如果一天能够更新,那么就会天天更新,并且永远保持更新”。

  “每天都要进步”,这也是陈如龙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在习武中,他保持了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翻看自己不久前的录像带,并和自己目前的状态作对比。在他看来,做任何事,都要有主动进取的态度,只有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会有大的收获。

  十一岁时,陈如龙第一次登台,虽然只是群演中的一个小配角,但是他还是紧张极了,上台前一直在心里默背自己的动作,生怕自己出丑;如今,他已经登台百次,台风稳健成熟。每次,他精湛的武艺都征服了全场,征服了所有武术迷。现在的陈如龙在武术编排方面也颇具心得,武术编排在动作方面讲究缓急相间、高伏相宜,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好的领悟力和创造力。目前的每场比赛、每场演出,陈如龙都会围绕创编的主题内容编排基本动作,再以项目的交化为基础编排风格不同的武术项目,他的编排转换自然、流畅,让人赏心悦目。

  在陈如龙看来,真正的中国武术最重要的不是打败敌人,而是打败自己,打败自己的胆小懦弱,打败自己的名利之心——只有没有名利之心,才能真正练好武术。每次武术比赛时,陈如龙的主要对手都是自己最熟悉的师兄弟,大家同吃同住近十年,彼此间有难以磨灭的兄弟情,但是在赛场上遇到了,大家就是竞争对手——每个人都练了近十年,谁都不想输。“场上对手,场下兄弟”,武术队的每一个兄弟都不会把比赛情绪带入到生活中,比赛结束了,输者总会送给获胜者一个最大的笑脸和一句最真心的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文化课的学习,陈如龙也毫不松懈。为了学好英语,他在床前贴了四页的英文单词,在练功之余每天督促自己背英文单词,在陈如龙看来,学习英语对于将来推广武术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他已经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和外国人交流,甚至可以直接用英文术语讲授武术课程,这对于一个刚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是非常难得的。

中华情 武术魂

  陈如龙的成人礼让他终身难忘。

  十八岁生日那天,他正跟随国家访印青年代表团前去印度演出,在南印度美丽的海滨城市特里凡特琅,印度朋友们为他特别准备了可口的巧克力蛋糕,在中文、印度语和马拉雅拉姆语三个语种唱响的“生日快乐”歌中,陈如龙吹灭了生日蜡烛,度过了难忘一生的十八岁生日。

  2010年春节,陈如龙和师兄弟们一起前往美国演出。除夕当天,师姐黄秋燕邀请他们一起去家里开香槟、庆春节——这是如龙在异国他乡度过的第一个中国年。当电视台开始转播春节晚会时,陈如龙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看着周围的同胞和至亲,他心里不禁感慨:“我们都是中国人,真好!”

  目前,陈如龙已经跟随国家各个代表团前往印度、泰国、美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演出,中华武术的动人魅力一次次打动了外国友人,每一次演出,他和队员们都收获了潮水般的掌声和雷鸣般的欢呼声。在异国他乡的演出经历让陈如龙对武术精神有了新的体会,在他看来,武术的一招一式中都透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载体,具有扬国威、振民心、显武魄的效用。

  近百年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总有许多武林豪杰纷纷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甘洒热血,他们以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完整,前辈们的尚武崇德精神对陈如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不但体会到了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更领悟到了他们身上爱国热情。对于九五后的陈如龙而言,武术也是他安身立命之本,他深知武术的精妙之处,也希望能够带动身边的年轻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进而学习武术,将中国的国粹文化发扬光大。

  九五后男孩陈如龙沉稳内敛,他喜爱音乐、阅读、旅行,追求简洁恬淡的生活,这让人很难将眼前这个安静寡言的大男孩和他激情四射的舞台表演联系起来,但这或许正是九五后一代青年的特别之处,他们的生命有丰富的层次——能动能静,能文能武,亦刚亦柔,亦庄亦谐,总是收放自如。于丹说“一个人年轻时候的容量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决定了将来能够建立的格局”,在陈如龙同学的身上,在新一代大学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丰富性,也看到国家新一代青年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