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决胜脱贫攻坚的北理工答卷
——mk体育在线(中国)定点帮扶方山县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9-05-01 供稿:党委宣传部 韩姗杉 摄影:方山县、mk体育在线(中国)
编辑:韩姗杉 审核:肖雄、邹美帅 阅读次数:
“经研究,批准方山县退出贫困县。”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包括北理工定点扶贫的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在内的17个县(区)正式脱贫摘帽!
2015年8月21日,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八家单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北理工作为新增的22个中央扶贫单位之一,定点扶贫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自此,北理工动员全校之力,整合校内外资源,坚决助力方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8年底,在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方山县贫困村由118个减至7个,贫困户由20015户51486人减至283户670人,贫困发生率由45%减至0.63%,为方山县脱贫攻坚交上了满意答卷。
总动员,吹响脱贫攻坚“北理号角”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新时代,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和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近80载砥砺奋进,mk体育在线(中国)始终将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定点帮扶方山县的重任,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全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延安根 军工魂”红色基因和吕梁革命老区精神,确定了“红色基因 同根同源”的精准扶贫总基调。
上下同欲者胜,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汇聚合力,画出最大同心圆,北理工全校师生动员起来。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30余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定点扶贫工作,校领导先后共计21次前往方山县调研,现场部署指导扶贫工作。学校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校友企业等方面资源,有效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政办公室统筹协调、全校各单位全员行动、校友及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员全方位“大扶贫”格局。
学校先后印发2017、2018、2019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颁布《mk体育在线(中国)干部校外挂职管理办法》等文件,并组织专家调研形成《方山县脱贫奔小康战略规划(2018-2035)》,为方山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三年来,学校共组织全校师生、校友、社会力量近2000余人次开展帮扶工作,学校投入帮扶资金810余万,引进帮扶资金1800余万,培训基层干部900余人次,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购买农产品150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100余万元。此外,学校定点扶贫工作多点开花,特色项目开展有声有色,培育了8家农特创业企业,劳务输出1000余人次,捐赠设备110套,捐赠图书5000余册,赠送服装1032套。学校扶贫工作得到山西省和吕梁市党组织和政府高度肯定,多次作为典型案例被媒体广泛报道。
出实招,构建精准扶贫“北理模式”
打赢脱贫攻坚,需要出招精准,招招落实。秉承“全员全方位扶贫”工作理念,学校健全精准帮扶工作制度,突出重点、全面发力,构建了以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公益扶贫为主体,以党建扶贫贯穿始终的“4+1”北理工精准扶贫体系。
“志智”双扶拔穷根。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三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双一流”大学在教育和人才方面的优势,聚焦教育扶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激发和增强方山县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北理力量。
“去年,我们就带着孩子去参加北理工的暑期学校了,今年网上报名更方便了。希望通过暑期学校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018年7月14日,方山北理工暑期学校又迎来开学的日子,众多家长从全县各地赶来报名。
方山北理工暑期学校是mk体育在线(中国)打造的教育扶贫品牌工作项目。自2016年7月1日开学以来,三个暑假,共有370余名北理工师生为3000多方山中小学生提供了剪纸、书画,机器人、无人机等丰富多彩的课程。目前,方山北理工暑期学校已经成为方山县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方山县深受欢迎。2018年,暑期学校还组建了首期“方山北理工暑校之星”北京夏令营,将暑期学校的教育延伸到首都北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帮助其打开梦想的大门。
此外,北理工还向方山县派驻研究生支教团,连续三年共选派3批24名优秀研究生赴方山县实施长期支教志愿服务;设立多项精准扶贫奖助学金,累计投入40余万元,300余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建立了“爱心书屋”等多个教育实践基地。
立体式多层次也是北理工教育扶贫的特点,学校策划实施了“情系方山·扬志立渔”立体式扶贫培训专项项目;通过“红烛点亮助力计划”“星火致富助力计划”“公仆领航助力计划”等一系列“走出来”“请进去”“送上门”的培训,完成了对方山县中小学校长、电子商务创业人员、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全覆盖。
“靶向出击”促转型。科技扶贫,是高校的优势所在。北理工在科技扶贫方面始终坚持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北理有技术,有人才,帮助方山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是我们的目标。” 当前,方山县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北理工优势科技资源可有效填补方山县民营企业一直面临的技术和人才缺口。三年来,来自北理工的50余名知名教授专家,先后6批次实地调研方山民营企业,为其出谋划策。目前,北理工已在球墨铸造、耐火材料与超级电容、生物提取、煤矸石粉煤灰循环利用等新领域与方山县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对接,促成凌云集团等知名企业与庞泉重工等方山县企业达成合作。在学校的全力帮扶下,企业科技有了新突破,产品有了新销路,企业实现新跨越。
常务副校长梅宏院士和校友樊邦奎院士、王沙飞院士、吴建平院士、廖湘科院士等作为吕梁市转型发展专家顾问和大数据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先后奔赴吕梁,为吕梁发展大数据产业把脉问诊,促使吕梁由“挖煤”变为“挖数据”;学校与吕梁市签署《关于数字扶贫方山县的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方山县数字旅游建设、智慧旅游建设;在北武当镇打造“画家村”艺术画廊,推广县域旅游。
产业“造血”助增收。产业兴则经济活,经济活则农民富。三年来,北理工大力支持方山县发展技术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实现脱贫,精准发力,以肉牛养殖和电子商务为支点,撬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提升“造血”功能。
2016年11月22日,北理工校友企业恒都农业集团与方山县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学校、企业、地方三方联合成立“北理工方山肉牛产业工作站”,依托方山县2万头肉牛育肥基地,计划以肉牛惠农收购为基础,开展肉牛育肥、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合作,实现“一个口子进牛、一个基地育肥、一个销售渠道”。目前,全县牛存栏达2.8万头,实现了建档立卡户“户均一头牛”,每头牛将增收超过1000元。
北理工为方山经济打造了电子商务的新引擎。2017年,北理工派驻挂职干部牵头完成方山县电子商务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推进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示范县”项目。在北理工的帮扶下,方山县走出了“电商+X”的电商扶贫新路子,“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车间+X产业”就业扶贫、“电商+双创基地+企业孵化”创业扶贫相结合的全新模式为方山县脱贫攻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截至目前,方山县已引进京东金融等帮扶资金1500万元,建成可承载70000件/天物流配送中心,全县物流配送成本降低50%。依托“一方粮川”等公共品牌,累计销售农特产品超3100万元,惠及贫困户超2100人。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北理工因地制宜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累计投入45万元在异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并依托校友企业开展订单式“服装加工”,每年至少带动500名贫困人口增收2万元以上,使易地扶贫搬迁真正“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成立线上合作社、孵化京工方绣品牌,让农村妇女刺绣编织的“金手艺”转化成“金受益”;助力推广“吕梁山护工”,北理工工作站帮助吕梁山护工就业600余人次,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3万元/年。
惠民公益暖人心。扶贫融真情,爱心无止境。贫困群众的“表情包”始终是扶贫工作的“晴雨表”。北理工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扶贫工作中心,团结社会扶贫力量,开展公益扶贫。
在方山县峪口镇桥沟村日间照料中心的餐厅里,10多位老人边说边笑,津津有味地享用着肉烩菜和大米饭。从2018年12月初开始,桥沟村70岁以上的老人、1至2级残疾人、五保户按照每人15元钱的标准免费吃上了早餐和午餐。“现在一到饭点就来餐厅吃饭,还不用花钱,真是做梦也没想到!”74岁的老党员严根虎介绍,村里提供的早饭有小米粥、汤面、煮鸡蛋和牛奶,午饭有肉菜和大米饭、面条等等。不花钱,味道好,无论就餐环境还是服务态度都非常贴心,吃着也暖心。暖心的举措背后,是北理工针对村中老人因其子女外出打工,无人照料早餐午餐的情况,精准实施的“暖心”公益扶贫举措。“每月学校提供1万元的费用,不足部分再由村里自己解决。”来自北理工的桥沟村第一书记的刘伟光介绍说。
为特殊群体提供早餐和午餐,是北理工暖心帮扶的一个缩影。为青少年捐赠图书、给贫困户送温暖、开展医疗帮扶、建设健康小屋……“暖心窝”的实在事不胜枚举。方山县人民笑称,“北理工这门远亲是我们向幸福进发路上的贴心人!”
暖心汇聚大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mk体育在线(中国)教育基金会也充分发挥公益属性和优势,不断促进社会帮扶资源汇聚发力,取得明显效果。2018年,北理工教育基金会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一起,受到民政部的通报表扬。
敢创新,打造桥沟模式“北理品牌”
2019年3月6日,方山县桥沟村村民薛其平一大早又跑到大棚摘西葫芦,这个七分地的大棚,春节以来,上市蔬菜已经收入一万六千多元,这让薛其平笑的合不拢嘴。
桥沟村,是北理工定点包联的贫困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300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37户127名。正是在这里,北理工派出的挂职干部们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扑下身子,用自己的才干接续书写出“桥沟模式”这一北理工扶贫报国的精彩篇章。三年来,学校通过各项精准扶贫措施,为村集体和农户创收超100万元,桥沟村于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2018年贫困发生率降为0%。
2016年起,北理工驻村第一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调研,立足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政府推动、集体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的“桥沟模式”,打造了桥沟村脱贫致富的源动力。实效明显的“桥沟模式”也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各级单位高度认可并广泛推广。2018年,在北理工专业团队的建议下,桥沟村利用新开垦的110亩土地,搭配种植果树6268株,并在果树之间种植柴胡等中药材,散养蛋鸡,构建了完整的果园“生态链”,成功打造了“林畜结合”的立体性采摘果园,“桥沟模式”再升级。
另一方面,“桥沟模式”发挥成效,并不仅仅是聚焦发展问题,还聚焦贫困村的干部群众思想问题。例如针对桥沟村党组织生活不严格、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就将北理工“党群零距离”经验引入桥沟,完善党员责任帮扶贫困户制度并建立党员干部轮岗值班制度,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三年多的建设,桥沟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连续被评为吕梁市“五个好”党支部和方山县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
如今,走进方山县峪口镇桥沟村,绿色覆盖满山,累累果实挂枝头;村落整齐划一、窗明几净,环境优美宜居……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拉开。
有作为,展现扶贫路上“北理担当”
在北理工的扶贫攻坚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告别妻儿、离开北京,一切为了祖国需要;他们四处奔走、洽谈合作,只是为了帮助方山从贫困中突围;他们跑山蹚沟、驻村住村,完全为了老乡们的安康生活……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北理工扶贫干部。学校先后选派了驻方山县挂职副县长刘博联、赵汐,驻方山县桥沟村“第一书记”刘渊、刘伟光。
脱贫攻坚,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与担当。北理工两任挂职副县长刘博联、赵汐接续奋进,发展农村电商、创办暑期北理工学校、筹建扶贫车间、引进校友企业……,他们准确抓住校地优势的精准衔接点,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方山脱贫提供方向、开辟渠道、添加动能。
脱贫攻坚,需要安下心、扎下根、带好头。北理工两位驻桥沟村第一书记刘渊、刘伟光,匍匐实干一心为民,深入田间地头,成为农民群众最熟悉的外来人、最信任的带头人、最贴心的解忧人。而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咱们是自己人”!
“过些年孩子长大了,我要带她来桥沟村看看,告诉她这个美丽乡村,是爸爸奋斗过的地方。”刘伟光驻村300日,妻子怀孕无法陪伴照顾,甚至孩子出生时都没能守在家人身边,这位桥沟村民爱称的“小刘书记”,在即将离开桥沟村时充满感情地说道:“我永远是桥沟村人。”
北理工的挂职干部们的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获得了方山县干部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其中刘博联获评2018年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脱贫攻坚是一场号角嘹亮的使命之战,北理工全校动员,团结各方,群策群力,倾情参与、聚沙成塔。
脱贫攻坚是一场深谋远虑的尽锐之战,北理工志智双扶,精准发力,使命担当,授人以渔、标本兼治。
传承红色基因的北理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方山县人民一起以一流的标准和一流的实绩,将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书写在吕梁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地上!
2019,方山县顺利脱贫摘帽,北理工定点帮扶写下精彩的“逗号”,这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面向未来,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迈向小康,北理工与方山的精彩故事仍将继续上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