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辑 | 红色基因中的“建党火种”
——北京中法大学党支部创建者与党组织发展历程纪略
发布日期:2024-10-01 供稿:档案馆 岳鹏、王征 摄影:档案馆、校史馆、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吴楠 审核:蔺伟 阅读次数:【编者按】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回首往事,mk体育在线(中国)作为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在学校始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基因中,有一簇已跃动百年的“红色火种”,它源自建党初始,跨越欧亚大陆,往复京滇之间,在革命年代聚薪成炬,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建立新中国贡献力量。这簇红色的火种,就是在建党之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北京中法大学地下党组织。1950年,北京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系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成为mk体育在线(中国)的重要办学前身之一。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记述这段激动人心的“红色记忆”,以激励广大师生永怀“红色火种”,传承红色基因,潜心耕耘,恒心发展,不懈奋斗!
“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1921年,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起来。此后,因在法国开展爱国维权斗争,一批在斗争洗礼中成长起来的青年革命者,带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被遣返回国。1922年,在李大钊同志的指导下,他们在北京中法大学建立起地下党支部,成为建党之后全国较早成立的党支部之一。
位于北京东皇城根的中法大学
1950年,北京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系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mk体育在线(中国)前身),在为学校奠定“理工并重”发展条件的同时,也将中国共产党在法国和北京开展革命活动的光荣传统和红色血脉融入了我校始自延安的红色基因之中。
留法勤工俭学,点燃红色革命火种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但未能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推动着进步青年向世界寻求救国真理。
“世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1915年9月, 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一文中表达了向法国探寻救国之道的向往,该篇文章发表在其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第1卷第1号上。
1920年,北京中法大学校长李石曾(李煜瀛)为周恩来、郭隆贞等开具的赴法船票介绍信
1912年,在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发起并推动下,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目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拉开帷幕。从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中国勤工俭学学生赴法,到1920年12月15日最后一批学生搭乘法国智利号邮轮启程,共20批1843名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培养了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李富春、李维汉、聂荣臻、蔡畅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和早期领导人。在他们当中,陈毅、萧明(萧振声,也称肖鸣)、颜昌颐等赴法学子回国后,成为建立和领导北京中法大学地下党支部的骨干。
1920年,陈毅(后排右一)在法国与同学合影。前排右一为其胞兄陈孟熙。(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18年3月,陈毅考入中国留法勤工俭学总会在成都设立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一年后,陈毅取得四川省政府旅费津贴400元官费赴法的资格,于1919年10月抵达法国马赛。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萧明参加了湘南学生联合会并担任常委。同年,萧明赴法勤工俭学。1918年7月,颜昌颐从长沙明德中学毕业后,进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的留法预备班,于1920年与聂荣臻等153名学生乘船抵达法国马赛。
1920年,《民国日报》记载乘博尔多斯号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名单,萧明(萧振声)与周恩来同船赴法
1920年,颜昌颐等勤工俭学学生抵达马赛合影
初到法国,勤工俭学学生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但随着在异国工作学习生活的展开,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本质。一战之后的欧洲,经济萧条,社会动荡,这引发了进步学生的深思,也推动了他们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确立共产主义信念。同时,艰苦的环境也磨炼了他们的革命意志,走向革命的道路。“资本家完全为自己利益起见,实毫无人心,我才知欧洲资本界,是罪恶的渊薮。”这是陈毅在做工之余在法国开展社会调查之后的感受。
1920年,蔡和森、颜昌颐(左第2列高座者)等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及工学励进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尔纪杜吉公园合影
1920年7月6日至10日,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颜昌颐等20余人,在蒙达尔纪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蔡和森、颜昌颐等人提出赞成信仰马克思主义和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主张。会后不久,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明确地提出,在各项准备工作之后,“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革命青年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1920年8月,颜昌颐还与蔡和森、向警予等成为工学世界社(成立时称“勤工俭学励进会”)的发起者和重要骨干,成员有李维汉、李富春、萧三等。随后,陈毅和萧明先后参加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的社会革命”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
斗争在法兰西,坚定走上革命道路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1500余人,在厂做工者,不过300余人,其余十分之七八,竟候至数月之久,尚不能得一工作。”这是当时《申报》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们的报道。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陷入危机,很多留法勤工俭的学生陷入无工可做的境地。为了糊口,学生们运煤炭、扛硫酸、扫马粪,吃的是土豆,住的是帐篷,睡的是地铺。
1921年,巴黎华法教育会因经费困难,无力救助勤工俭学学生,致电国内各省教育机关对学生进行救助
在此背景下,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的进步学生们与北洋军阀政府在异国他乡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正义斗争。1921年2月28日,因华法教育会欲“与学生脱卸经济之关系”,蔡和森、陈毅等率领400余名学生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争取“生存权”、“求学权”和“工作权”。6月至8月间,周恩来、赵世炎、陈毅、蔡和森等人在巴黎发起“拒款运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以“滇渝铁路修筑权”作抵押向法国借巨款买军火。9月21日,因里昂中法大学拒收勤工俭学学生,著名的“进占里昂中法大学”斗争爆发,为争取“入学权”,百余名中国学生组织成“先发队”进占里昂中法大学,遭到法国政府逮捕监禁。
1921年,法国当局将蔡和森、陈毅、萧明、颜昌颐在内的104位参与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学生遣送回国
1921年11月4日,《时事新报》刊发归国的勤工俭学学生名单
作为在国内参加五四运动的骨干,留法期间,陈毅、颜昌颐、萧明都是进步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并在斗争中磨砺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当时,陈毅为参加斗争,不惜失去工作,并主动承担联络和宣传工作,参与制定斗争方案,多次率队战斗在一线。1921年9月,在“进占里昂中法大学”斗争中,陈毅不仅是率领“先发队”的学生骨干之一,还负责撰写传单,揭露事情真相,争取舆论支持。陈毅率队冲入里昂中法大学后,遭到镇压与抓捕。颜昌颐不仅带头维护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权利,积极参加请愿、游行和各种抗议活动。在“进占里昂中法大学”斗争中,颜昌颐和萧明都是“先发队”的成员,在被囚禁中,他们不仅开展了绝食斗争,并怒斥北洋军阀政府代表,表现出坚定的革命立场。10月中旬,法国当局将包括陈毅、颜昌颐、萧明在内的104位参与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勤工俭学学生遣送回国。
重返祖国,建立中法大学党支部
“……快看,快看!西北的半天已红,愿这只火把,温热了你全身的冷冻。”被法国当局遣返的陈毅在《归国·杂诗》中这样表达自己的心绪。
归国途中,蔡和森、李立三等在香港下船。1921年11月23日,陈毅带领77名学生回到上海,几经斗争,北洋军阀政府终于答应在北京中法大学开设一个专门班,接收这批回国学生,由各省政府资助官费入学。此后,陈毅回到四川继续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权益。颜昌颐、萧明等其他学生北上,进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
此时,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1921年7月,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了贯彻党的“一大”精神,党中央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以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工作由李大钊负责。
1922年5月,蔡和森在广州见到了同窗好友邓中夏,并向他详细介绍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们的革命活动。此后,经蔡和森介绍,已到北京中法大学读书的萧明、颜昌颐等人,及时与北京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见到了李大钊、邓中夏、陈为人等北方党组织的领导人。
由于萧明与陈为人同为湖南三师校友,并一同参加了湘南学生联合会,早已相识。1922年夏,经邓中夏、陈为人介绍,萧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颜昌颐也由邓、陈二人介绍入党。
1924年,陈毅(左一)与同学在香山碧云寺
1922年下半年,在李大钊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共西山党支部(1923年改称为北京中法大学党支部)在香山碧云寺(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校址)成立。党支部成立时有萧明、颜昌颐、彭健华、王斐然、刘汝明等10余名党员,萧明任党支部第一任书记。
北京中法大学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四个党支部之一,也是海淀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由中共北京地委直接领导。北京中法大学党支部建立也对北京其他高校党支部的建立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1923年10月,因在报刊上发文抨击军阀统治,陈毅被军阀当局“礼送出川”,也进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同年11月,经萧明、颜昌颐介绍,陈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至1925年,在党组织安排下,萧明和颜昌颐先后往莫斯科学习,陈毅接替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也是陈毅在党内担任的第一个职务。
北京中法大学党支部建立之初,支部成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宣传发动群众。在李大钊安排下,萧明参加《工人周刊》编辑工作,并参加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又称“二七”大罢工)的斗争中。1922年,萧明跟随邓中夏、陈为人多次深入长辛店铁路工人之中,积极组织纠查队、调查团、讲演团等,并直接参与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颜昌颐也被李大钊亲自选为6个铁路密查员之一,调查交通系统的贪腐情况。陈毅在北京中法大学就读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主席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中共党团书记,还发挥文学特长,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倡导革命文学,宣传革命思想,启发唤醒青年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担任党支部书记后,陈毅积极按照上级要求带领支部在校内外开展工作。
“在三月十七这天,陈毅同学在景山后街召集我们少数同学开会,准备‘3.18’的游行示威,发给每一个同学一个红色敢死队的袖章。”六十年后,曾亲历“三一八惨案”的朱继熹这样回忆到。当时,朱继熹是北京中法大学福尔德学院学生。
1926年,北京中法大学组织中山先生迎丧会。(图中前排左起第九人是陈毅)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北京中法大学的学生们积极参加了北京大中学校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敢于与反动军警进行正面斗争。1926年3月18日,在“三一八惨案”中,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统治,北京中法大学学生胡锡爵英勇牺牲,另有十余名学生负伤。
正是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带领和号召下,不少学子紧跟萧明、颜昌颐、陈毅等共产党人的脚步,从北京中法大学走上革命征途,为民族解放和建立新中国做出贡献。
生生不息,革命火种聚薪成炬
“到那里一看,与我们见面的是邓力群。邓和我早就在民先总队部认识,他是总队部组织部长,我是管三区队工作的。邓力群先谈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党的抗日救亡的纲领和最高纲领,我和张润都表示同意党的纲领,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邓力群表示接受我两人为中共党员。”1986年,曾是北京中法大学学生的陈大东在文章中这样回忆了半个世纪前自己在太庙柏树林中的入党时刻。
抗日战争期间,北京中法大学的爱国进步学生,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一二九运动”,组织参加南下宣传团,还成立有“中法大学学生抗日救国会”“中法民族解放先锋团”等进步组织。1939年至1946年,北京中法大学被迫南迁昆明,部分党员按照上级要求随迁南下,称为北系党员。在昆明办学期间,也有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加入中法大学,称为南系党员。在大后方,北京中法大学的青年学生们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成为反内战、争民主等爱国民主运动中的骨干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南迁期间,根据上级安排,北京中法大学并未建立党支部,南北两系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只有政治信仰和革命斗争上的默契。直至返京复校后,1947年初,经党组织批准,个别北系党员才隐藏身份,加入南系党组织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更好的加强了“动作协同”。1947年8月,北京中法大学地下党支部才再次成立。10月,又在新入学学生中成立了第二党支部。北京中法大学的地下党组织还在学生自治会中建立了党组,以便有效贯彻党关于学生运动的方针政策,并建立了外围进步学生组织。
在残酷的斗争中,北京中法大学的地下党组织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仅积极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即使在秘密工作条件下,党支部和党小组还坚持过组织生活,并始终将党员的秘密工作纪律教育和气节教育放在首位。当时,学校的两个地下党支部平行设置,虽然有共同的上级,但工作各有侧重,支部与支部之间不允许有横向联系,每个支部还成立有若干党小组,党小组之间也严格禁止相互联系。1948年10月,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上级决定将两个平行党支部合并成立北京中法大学党总支,侯维城、董质彬先后担任党总支书记。
1946年到1949年,在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北京中法大学的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们在校内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团结壮大进步力量,做好情报搜集和秘密调查工作,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其追随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通知华北大学工学院(mk体育在线(中国)前身)合并北京中法大学入校的公函
1950年9月,伴随着中法大学本部和数理化三系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mk体育在线(中国)前身),中法大学党总支书记黄枫仁和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调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党总支。
1950年,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的北京中法大学部分学生合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北理工人将永怀始自建党之初的红色火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个第一”的光荣传统,潜心耕耘,恒心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人物后记
陈毅,1925年从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毕业。1926年被派往四川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颜昌颐,离开北京中法大学后,按照党组织安排前往苏联学习,与叶挺、聂荣臻、王一飞等进入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军事,成为党内早期少有的优秀军事人才之一。回国后,颜昌颐参与筹组中央军事部(后改称中央军委),并长期担任中央军委委员,曾在湖南和江苏领导军事工作,协助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颜昌颐还担任了南昌起义前敌军委成员,为起义做了大量工作。其后,颜昌颐参与创建工农红军第二师和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东江革命根据地。1929年,因叛徒出卖,颜昌颐与彭湃等同志在上海英勇就义。颜昌颐是中共中央军委早期的重要成员和党早期重要的军事干部,为中国革命和党的军事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萧明,1924年按照党组织安排前往苏联学习。两年后,萧明奉命回国,并按照党组织要求在冯玉祥部队担任职务,开展政治工作。1927年,萧明担任渭南县委书记,化名彭明。1928年3月,萧明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成立了陕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此后担任中共顺直省(民国时期旧区划)省委委员和省委军委委员。上世纪三十年代,萧明在华北地区曾是“北京特委”(特科)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1937年底,萧明奉命到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教员。1945之后,萧明相继担任张家口市委工委书记、总工会主席、北平市委委员、市委工委书记、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新中国成立后,萧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监察委员、全国总工会执委,北京市总工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萧明在北京逝世。萧明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工人运动活动家和中国工会工作的开拓者。
备注:
1.在北京中法大学办学期间,北京曾多次更名为“北平”,且中法大学在国内外还有相关办学机构,为方便表述,本文中一律统称我校办学前身为“北京中法大学”。
2.本文撰写参考了《mk体育在线(中国)校史丛书》《学习时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福建党史月刊》等报刊、中法大学档案(法国期间运动的部分源自回忆录)和海淀区党建大事记、东城区党建大事记等材料以及网络相关报道内容。有关萧明、颜昌颐的内容来源于共产党员网等官媒。
3.陈毅元帅简介资料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库。